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库 / 阿提拉全面战争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时间:2015-02-18 18:06:33 来源:贴吧 作者:秩名 热度: 665

《阿提拉全面战争》有哪些派系呢?总共有58个派系,下面小编就跟玩家讲解下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希望对玩家有帮助。

《阿提拉全面战争》有哪些派系呢?总共有58个派系,下面小编就跟玩家讲解下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希望对玩家有帮助。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盎格鲁人 Angles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盎格鲁人(Angles)是来自丹麦(日德兰)半岛南部和邻近地区的日耳曼人。

后来盎格鲁人迁移入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Schleswig)盎格琳(Angeln)地区。

盎格鲁人之族名推测就是来自盎格琳(Angeln)。也有学者认为Ang是「弯曲」或「窄、紧」的意思。

【搬运者注:Angle一词的词源来自于Angeln地区,即现今荷尔施泰因(Holstein)地区,语言学家认为其与angle(角)同源,来源于印欧词根*ang-/*ank- “弯曲”,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类似于角的形状。】

早年罗马帝国不列颠行省为抵御攻击,不列颠的罗马人沿着行省的东海岸建立了一套防御工事体系,该工事后来以撒克逊海岸闻名。

在罗马人从不列颠退出(409年)之后两个世纪内,由于罗马化的不列颠人在丧失罗马军团保护后,无法抵抗苏格兰人与皮克特人的南侵,于是不列颠人只好到欧陆找了盎格鲁人、撒克逊人(Saxon)、与朱特人(Jute)充当佣兵抵抗北方的皮克特人。

这也就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与朱特人来到不列颠,后来赖着不走,进而占领此地的原因。

这些盎格鲁人是一个非常勇敢善战的民族,一直都试图要征服周围的邻近地区,尤其是斯特拉斯克莱德的不列颠人。

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尽其可能在海岸上寻求立足之地,然后逐步向内陆推进。

罗马化的凯尔特人则尽力抵制,请求来自亚洲的阿兰人佣兵抵抗他们的侵略,演变出「亚瑟王」的故事。

8世纪前盎格鲁人统治者占有英格兰大部份地区,因而英格兰的民族、语言和姓名均得自盎格鲁人。

他们将另一部分凯尔特人驱赶到西南和西北部的贫瘠山区。

入侵不列颠后,盎格鲁人分裂,在现在英格兰建立了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和麦西亚王国。

9世纪,丹麦人对不列颠的侵略,促进了「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的形成。

1066年,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征服了不列颠,他们在英法百年战争后融合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中。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耶阿特人 Geats

现代瑞典三个地区之中,位处最南的约塔兰(Götaland),以前住着北日耳曼部落耶阿特人(Geats),那里称为「耶阿特人的土地(land of the Geats)」 。

【搬运者注:Geats一词有两种发音:/ˈgeɪəts/(类似于古英语gēatas,严氏音标打不出来,大概发音类似于“耶阿塔斯”)和/gi:ts/,因而有两种音译:耶阿特人和济兹人。原文翻译为济兹人,在此统一译为耶阿特人)】

Geats,可能是最初原始的日耳曼人发源地,哥德人和耶阿特人之间有密切关系。

有名的贝奥武夫(Beowulf)就是耶阿特王子,这是公元八世纪以古英语记载的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篇英雄叙事长诗(Swedish-Geatish wars),贝奥武夫杀死妖怪格伦德尔及妖怪的母亲,成为国王,在统治50年后,贝奥武夫最后死于与一条喷火巨龙的战斗中。

另外瑞典的萨迦里传说中的耶阿特国王与匈人之间发生的战争,「萨迦」 (saga)冰岛及北欧地区的一种特有文学。此语语源本意之一是「小故事」,后来演变成「 史诗 」、「传奇」的意思。

这野史般的故事,描述匈人抓获耶阿特国王海德雷克( Heierekr)的小老婆,并强奸了她。

当她怀孕了,被送回耶阿特王国,生出哈洛德(Hlöer)。

海德雷克把哈洛德当成儿子抚养,而长子安甘图尔(Angantyr)为正式合法继承人,当海德雷克死去时,安甘图尔继位,哈洛德心存不满声称有一半的继承权。

安甘图尔拒绝与哈洛德共享王位,但会补偿哈洛德,承诺当他们枪到的财富中可以得到一千只牛,一千匹马和一千铁甲农奴和一个美丽的女仆。

这时率领哥德人部队与罗马做生意的吉祖尔(Gizur 是海德雷克的养子)来访问,他认为安甘图尔太慷慨了。

【搬运者注:这位吉祖尔似乎就是阿提拉全战开局耶阿特人的领袖。】

吉祖尔认为哈洛德只是一个私生子和一个女奴的儿子,不应该接受这样王侯层级的礼物。

于是安甘图尔与哈洛德翻脸.......

匈人部落派出约350000数量惊人的大军,支持哈洛德。

就这样吉祖尔率领哥德人联军与匈人支持的哈洛德在赫瓦拉尔(Hervarar)打了8天,最后获胜,哈洛德被杀害。

安甘图尔成为瑞典蒙索王朝的传说的祖先。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维京时代,耶阿特人与挪威王国之间持续发生战争,

中世纪时,耶阿特人分成几个小王国 ,与其他北欧人融合形成近代的「瑞典人」。

朱特人(Jutes )

【搬运者注:此篇由于原文也是转自维基百科(不过是英译版,有些地方语句不太通),所以文本直接转中文维基的了,我就只管配图,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比德将朱特人的家园标在盎格鲁人的另一边,即日德兰半岛的北部,换言之朱特人与撒克逊人较亲近。塔西佗将居住在日德兰半岛北部的居民称为欧多色斯人(Eudoses),后来这批人才被称为朱特人。朱特人亦曾与伊东特勒斯人(ēotenas)一同被牵涉入与丹麦人的冲突中,诗篇《贝奥武夫》的芬宁斯堡段落描绘了当时的情况(1068-1159行)。亦有人将伊东特勒斯人解释作巨人(Jotuns),隐喻语中则代表敌人。

有些历史学家并不认同比德的意见,他们在536年确认朱特人被称作伊因斯尼人(Eucii)或撒克逊伊因斯尼人(Saxones Eucii),表示他们与撒克逊人有关以及是法兰克人的侍从。伊因斯尼人很可能被等同于另一个不起眼的种族欧西安人(Euthiones)并可能与撒克逊人有关。

583年的诗篇贝宁蒂乌斯福图内特斯曾提及到欧西安人从属于法兰克人希尔佩里克一世。这个结论受到后来位于肯特郡的朱特人所同意,因为该地区正好是位于肯特郡对面的欧洲大陆(现今的佛兰德)以前是法兰克帝国的一部分。尽管朱特人被描述是莱茵兰南部的撒克逊人或邻近的弗里斯兰人,但这并不矛盾,因为他们很可能是来自日德兰半岛的移民。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阿赛尔曾他的作品阿尔弗雷德的一生(Life of Alfred)中声称阿尔弗雷德大帝的母亲奥丝贝嘉是怀特岛朱特人的后代,从而排除了阿尔弗雷德大帝是哥特人的可能性。 然而,这并不太可靠。另一个现代的假说—朱特人假说(Jutish hypothesis)则受到《牛津英语词典》所接受,将朱特人等同于曾居住在瑞典南部的济兹人。初步来源指济兹人也被称为伊奥达斯人(Eotas) 、艾奥达斯人(Iótas)、伊鲁坦人(Iútan)和济塔斯人(Geátas)。

然而,在诗篇《威兹瑟斯》和《贝奥武夫》中,费恩恰好将伊东特勒斯人与济塔斯人区别开来。这可能是这两个种族的名称太过相似而产生混淆,举例来说,瑞典国王奥斯滕死亡的消息亦有类似的问题。朱特人很有可能是与济兹人和哥特人有关连,因为这在哥特传说中哥得兰岛的居民离开欧洲大陆中被提及到(波兰的维尔巴克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迁移的证据)。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四世纪末,朱特人联同一些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弗里斯兰人横渡北海入侵大不列颠,取代、同化和消灭当地的凯尔特人。据比德指,他们最终定居在肯特郡(并且被称呼作简图亚尼人(Cantuarii))、汉普郡(韦塞克斯时代)和怀特岛(并且被称为乌斯图亚尼人(Uictuarii))。

有不少地名证明了朱特人曾在该地区居住,例如被伍斯特的约翰指其英文名称是新森林的耶廷(Ytene)。

朱特人在公元575年于大不列颠的分布图

虽然在肯特郡发现朱特人的影响力是司空见惯的事(例如可分的继承权的实行被称为男子均分土地继承法),但他们在汉普郡和怀特岛却绝迹,可能是因为受到周围的撒克逊人所同化,只留下一点痕迹。

最近有位学者,罗宾·布什(Robin Bush)甚至认为汉普郡和怀特岛的朱特人是在西撒克逊人主导的种族清洗中的受害者,虽然这一直是学者之间的辩论主题,但反对者则称只有贵族可能已经灭绝。686年,比德是唯一的历史证据,而他亦清楚地暗示了事情就是这样。

肯特郡朱特人的文化通常被认为较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先进,并受到罗马人、法兰克人和基督教的影响。殡葬证据表明,非基督教徒较早停止了火葬,并将珠宝从坟墓中取回,显示出与来自欧洲大陆的莱茵模式有密切的关系,也许暗示著与法兰克密切的商业往来。

朱特国王肯特的埃塞尔伯特与法兰克公主肯特的伯莎结婚并将基督教引入不列颠。他亦是唯一一位朱特的不列颠的统治者。

丹麦人 Danes【或者称为丹纳人,因为丹麦的本意就是“丹纳人的地界"。】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丹麦人是居住在现代丹麦的北日耳曼部落。

在维京时代,他们驱逐了原本住在那里的赫卢利人,丹麦人占领日德兰半岛 ,西兰岛 ,和现今的瑞典南部,是后来「维京人」(Vikings)的主力。

víking是「远征海外」的意思,后来演变意味着参与袭击活动或当海盗,不从事正规的贸易和商业的海运任务。

丹麦人作战,有大量饮酒与吃毒蝇伞(Amanita muscaria 可产生幻觉毒性)产生愤怒的「狂战士」(berserker)。

公元793年,丹麦人被记录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北方人」摧毁了林迪斯法恩修道院, 僧侣被杀死在修道院里,或被扔进海里淹死,或成为奴隶。

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丹麦人侵扰并殖民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的探险家 , 武士 , 商人和海盗 。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代」。

这段时间北欧的军事、贸易及人口大扩张时代,包括对不列颠群岛 、西西里、俄罗斯及欧洲其他地区中世纪历史的一个重要元素。

约公元800年开始,丹麦人就开始袭击的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并逐步定居。斯文一世“八字胡王”在1014年征服了英格兰大部,成为第一个被英格兰人承认为国王的丹麦人。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丹麦人海盗船龙头饰)

但好景不长,斯文的英王宝座还未坐热,就到奥丁神那里报告去了。

斯文留下了两个儿子:哈拉尔和克努特,兄弟瓜分了父亲的帝国,哈拉尔当丹麦国王,克努特当英格兰国王。

但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人 (Anglo-Saxons)民心所向尊崇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后人-艾思尔莱 (King Ethelred),拒绝丹麦人克努特来当他们的国王,克努特被迫回到丹麦。

第二年(1015年),在其兄支持下,他率领一支共有200艘海盗船的船队来到英格兰,双方展开了激战。

由于丹麦人骁勇善战,十分勇猛,在艾瑟克斯的阿士顿战役 (the Battle of Ashington) 终于打败了英格兰人,艾思尔莱王被杀。1016年,他与英国人达成妥协,为求和平,他娶了艾思尔莱王的遗孀为妻。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英国一分为二,他与阿尔弗烈德的后代艾德蒙二世分治。

这也是丹麦海盗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远征。

同年11月,艾德蒙二世去世,克努特成为英国唯一的国王。

克努特刚刚巩固了他在英格兰的统治,1018年,丹麦的哈拉尔国王突然去世,克努特回国继位,同时成了丹、英两国的国王。

正当克努特的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的统治却出现了危机,挪威人对其极大不满。

1028年,克努特在挪威贵族的支持下乘机进军挪威,打败了奥拉夫。

奥拉夫逃亡国外,克努特又当上了挪威国王,同时统治瑞典南部地区,1230年,又击败了奥拉夫二世的反扑,使奥拉夫战死沙场。

克努特建立了包括今丹麦、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大帝国,被尊称为“克努特大帝”(Cnut the Great),他的帝国也被称为“北海帝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几乎统一了北海沿岸地区的帝王。

克努特制定了《克努特法典》,曾因自己违反纪律而当众处罚自己。有一个故事流传很广。

克努特的一个臣下谄媚说,克努特是海洋的统治者,连海洋也会听克努特大帝的命令。

克努特于是下令将椅子放在海边,命令海水不准打湿椅脚,海水仍然打湿椅脚,结果克努特申斥了大臣的胡说,称上帝才是大海的统治者,国王的权力只是很小的一点点。

1035年,克努特去世,他的北海大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成为历史上的昙花一现。他的统治是北欧海盗最后的辉煌,自此之后,海盗王国再也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战绩。

公元853年,丹麦人入侵爱尔兰,并随后逐步谁与当地居民同化,并改信了基督教。

法兰克人(Franks)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公元4世纪蛮族南侵罗马帝国其中法兰克人是日耳曼蛮族部落的一支,占领莱茵河中游称为「萨里安法兰克人(Salian Franks)」与「利普里安法兰克人」(Ripuarian Franks )。

法兰克的意思有许多说法,有「大胆」、「凶悍」、「免缴税」、 「标枪」、「扔斧头」等解释。还有「自由、胆识」的意味。

他们是好战的日耳曼人与海盗,并作为罗马人的盟友,在凯撒的时代就成为罗马的辅助军团。

公元287或288,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安,强迫他们迁移到比利时高卢,几十年后,萨里安法兰克人控制斯海尔德河,破坏罗马与不列颠的交通联系,成为英吉利海峡活跃的海盗,也有些法兰克人被招募到朗蒂尼亚姆 (Londinium 现在英国伦敦 )当雇佣兵。

公元408年撒克逊人开始袭击不列颠,英吉利海峡又有法兰克海贼横行,西罗马皇帝霍诺留已经无法兼顾意大利本土之外的领土,罗马帝国在公元410年放弃不列颠行省。

公元428年,萨里安法兰克人首领克洛迪奥(Chlodio 长毛国王)入侵罗马领域时,在康布雷击败罗马军队,他们军队就使用罗马式的铠甲和兵器与一把斧头,一与敌人接战时,就先丢出斧头。

萨里安法兰克人使用法兰西斯投掷斧(Francisca)在日耳曼民族中非常流行 ,包括这一时期盎格鲁-撒克逊人 也使用这种法兰西斯投掷斧。

法兰西斯投掷斧作用类似罗马人的标枪,以粉碎了敌人的盾牌和投掷杀死人,法兰克人投掷有效射程范围约12米,还有使敌人有恐惧的心理作用 ,罗马人近距离看到法兰西斯投掷斧通常会有「掉头就跑」(turn and run )的念头,虽然不会真的跑了,但是总是会让罗马人不开心。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战术上,法兰克人大量借鉴了罗马人的战法,特别是关于攻城战。

此时的法兰克人是由大批骑兵组成的军队可实施长途奔袭,但作战时部队是随时下马的,以徒步作战。

法兰克人利用马来耕田,因此农业技术比他们的邻居先进。

公元449年,法兰克人克洛迪奥国王,死了。

西罗马大臣埃提乌斯支持克洛迪奥的小儿子继位以保护莱茵河边境,大儿子则逃到阿提拉的宫廷请求阿提拉帮助他夺取王位,法兰克的王位争夺也是阿提拉入侵高卢的原因之一。

在公元451年西罗马与匈人帝国的沙隆大会战中,萨里安法兰克人新首领墨洛温(Merovech)带领法兰克人加入西罗马那边,获得了胜利。

墨洛温被视为墨洛温王国的始祖,但是墨洛温一直被视为半传说的人物,还有法兰克人传说墨洛温是海神的子孙。

公元455年,西罗马也放弃高卢,以加强意大利本土防范日耳曼人的入侵,萨里安法兰克人接手高卢的统治,奠定了现代法国的基础。

墨洛温王朝

481年,萨里安法兰克人的罗马行省比利时高卢的总督希尔德里克一世(Childeric I)举兵叛离罗马在击败罗马人势力取得统治, 并击败西哥德人,建立萨里安法兰克人割据政权。

后来由儿子克洛维一世(Clovis I)掌权,向邻边大肆扩大,公元486年苏瓦松战役(Battle of Soissons ),西罗马帝国北高卢残余势力被瓦解,他成为了所有法兰克人的第一个国王。

据说克洛维一世击败苏瓦松的塞格里勒(Syagrius),得到一个重要的花瓶,

克洛维一世想要拥有它,但是按照法兰克人的习俗,战利品的分配采取抽签的方式,结果花瓶被一个战士抽到。

克洛维一世要战士把花瓶献给自己,战士却在献上花瓶前,一斧头将花瓶劈碎了。

稍后,克洛维一世在巡视军队时,认出这个傲慢的战士,他以战士的武器未善加保养为由,把他的武器丢在地上,当战士弯腰去捡回武器时,克洛维一世打破他的头,说道:「这就像你对花瓶所做的一样。」

这就是法兰克人的战士文化,公平但有仇必报。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公元507年 ,克洛维一世与勃艮第人结盟在武伊勒战役(Battle of Vouillé)驱逐了高卢南部的阿拉里克二世所属的西哥德人,巴黎成为他的首都。

克洛维每一次打仗都发现他的妻子常常为他祷告祈求战胜,某次激烈的战争中,看到十字架显于天上,因此他发誓当他这次打胜,就皈依基督 。

法兰克人所信的是尼西亚信经的基督教 ,因此与罗马天主教是相同的信仰。

克洛维和他的3000名部属在公元496年的圣诞节 受洗。

克氏死后,其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依据习俗由4个儿子继承并因此分为4个部份。此举也导致了数个世纪的内战和王位争夺战。

凯西林纳姆会战大惨败

公元553年,法兰克人接受了东哥德人最后求救的呼吁,在罗萨(Leutharis)和布西林(Buccillinus)兄弟率领之下,大举侵入意大利半岛,骑着马一直前进到了坎帕尼亚与东罗马帝国爆发凯西林纳姆会战(Battle of Casilinum)。

在凯西林纳姆会战,法兰克人却全部下马成为步兵立即摆出密集防御阵形,拿起主要武器是投掷斧和标枪准备抵抗东罗马大将纳尔塞斯(Narses)重骑兵的冲锋。

但是东罗马重骑兵并没有发起冲击,而是用弓箭狂射。

本来,如果法兰克人疏散阵形,是可以减少被弓箭杀伤的,可他们害怕自己队伍一旦分散,东罗马重骑兵就会提起长枪冲锋。

结果在这样聚集与分散的犹豫中,法兰克人猜不透东罗马大将纳尔塞斯的重骑兵是要射还是要冲。

先被狂射再被纳尔塞斯的东罗马重骑兵突击,最后几乎是把法兰克人杀得片甲不留。

法兰克人大败撤退..........

历史学者 阿加提阿斯(Agathias 公元530 - 582 / 594)纪录法兰克人惨败到只有5人逃出重围,「教宗名录」(天主教内部最古老的历任教宗传当时教宗是柏拉奇一世 Pope Pelagius I)也有记载:「他们(法兰克人)入侵了意大利,但在主的帮助下,他们也被纳尔塞斯摧毁,全意大利欢天喜地」。

铁锤查理

到了公元第7世纪末期,墨洛温王朝国王(克洛维的后裔)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在公元第8世纪初期,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 )为宫相,是王位背后的幕后统治者。

他把法兰克的斧头帮军队转型为骑兵部队,由于麾下军队的作战能力强大,敌人于是封给他一个外号「铁锤查理」(the Hammer" Martel 他的孙子也就是有名的查理大帝)。

由步兵主力改为骑兵主力对于早期的西欧国家来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在公元732年, 倭马亚王朝占领西班牙的阿拉伯摩尔人领袖阿布杜勒-拉赫曼号称四十万之众回教徒大举由西班牙北侵法国 的图尔/普瓦捷战役(Battle of Tours/Poitiers )中,铁锤查理军队杀死阿布杜勒-拉赫曼(Abd-ar-Rahman),阿拉伯人撤退。

法兰克的骑兵打败从西班牙往北推进的回教入侵者,阻止了回教势力从西南进犯欧洲。

使伊斯兰教之发展自此被遏止于里牛斯山之南。

加洛林王朝

8世纪初国土四分五裂,公元751年铁锤查理的儿子丕平(Pepin)在教皇的加冕下即位为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 Empire)的第一位国王。

该王朝最伟大的统治者是查理大帝,一般称他为「查理曼」,统治时间从771年到814年。

他把法兰克王国扩张成一个帝国,在恢复西方文化和学术上有很大的贡献。

公元800年查理曼扩大国土至昔日罗马帝国下的全西欧,查理大帝死后,至9世纪帝国分裂,他的孙子秃头查理(Charles the bald)占有西部领土,称「西法兰克王国」,此乃今日法国起源,公元 987年,加洛林家族中断,卡珮王朝(金花雀王朝)继起。

1337年英王爱德华3世为争王位渡海征法,引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西法兰克国王存亡之秋圣女贞德奋勇抗英以死唤起法人民族意识,1453终于赶走英军完成统一。

法兰克人与马镫

欧洲中世纪战争应用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马镫了,马镫最早传入欧洲是模糊而无法确认的真正时代,比较确定的是法兰克人从亚洲游牧民族学来马镫的设计。

所谓亚洲游牧民族是指阿瓦尔人被指是最早把马蹬的使用传入了欧洲的游牧民族,他们肯能就是在中国典籍中记载的古代游牧民族「柔然」。

公元550年代到560年代,突厥击溃厌哒人,阿瓦尔人因此向西移动。

他们于6世纪进入欧洲,但在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的打击下向北迁到现在德国地方。

东罗马军方发现阿瓦尔人马匹上的金属铁蹬,公元580年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军事手册中就提到,需要马镫的装备。

因为德国并不适合他们的游牧习性,加上遇到法兰克人的对抗,也就是在此时,法兰克人得到马镫的科技。

马镫使战士能够使用长矛攻击而不至于落马,大大增加了攻击的力道。英国的迈克尔·霍华德在《欧洲历史上的战争》中说:「一旦马镫成为8世纪的法兰克人通用之物,马匹不仅能用于迅速集中力量,并且也能用来作战了。速度可以转化为突击。」

8世纪时,法兰克人成功阻止掠夺成性,且人数占有优势的阿拉伯人入侵西欧,这项发明便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法兰克人的领袖查理·马特(The Hammer Martel 铁锤查理)于获胜后了解到,马镫不只像新武器或作战队形般增加军队的战力;它甚至改变整个军事策略。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马镫促成新兵种「骑兵」的诞生,而铁锤查理也立刻将骑兵纳入永久编制,形成后来的「加洛林重装骑士」。

不过,铁锤查理或是他的后代可能都不曾了解这项新科技所造成的长期冲击,法兰克人以前的战术,军队虽然由大批骑兵组成,但部队会随时下马徒步战斗又变成步兵 ,所以没有显现中世纪骑兵冲锋的威力。

另外为了要供养骑兵这类特殊的战士,铁锤查理创造了新的地主阶级,靠着铁锤查理赐予的土地,这些地主的收入足以提供仆役、马匹与专门人才。

为此,他没入天主教会大量资产的一部分,永久改变了中世纪教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同时,铁锤查理也创造了另一种社会与政治体系:农民不只得效忠国王,还得效忠地主(也就是后来所谓的骑士)。

最后,教皇还策封铁锤查理的孙子查理曼(Charlemagne)为神圣罗马皇帝,表示对其新世界秩序的认同。

于是马镫这个看似不重要的发明,竟扮演着重整中世纪欧洲封建政治、社会与经济结构的角色。

但是英国的彼得.柯隆利(Peter Coonnolly)发表于1987年的「罗马式马鞍」(The Roman Saddle)一文,就是描述实地使用重建的罗马式马鞍骑乘马匹,证明古代骑兵无需马镫,仅凭马鞍也能发挥骑兵的效能。

这篇论文的结论已经得到史界学者的肯定并引用,打破过去「无马镫即无重骑兵」或「无马镫故骑兵攻击力不足」的迷思。

阿勒曼尼人 Alemanni

阿勒曼尼人(Alemanni ,亦作Alamanni或Alamani。)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

最初是由几支零星的日耳曼部落组成,在苏维比居民集团中,始终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意思是「所有的人」,阿勒曼尼人活动于莱茵河东岸地区。

早在公元213年时,当时的罗马皇帝卡拉卡拉率众北征美因河流域的日耳曼人部落时,同行的史官卡西乌斯·狄奥提及卡拉卡拉皇帝在此次军事行动中,遇到并击败了一支“阿勒曼尼人”(Alamannicus)。

这支部落联盟的成分和成因不明,在罗马人看来,他们是一支具有相当的攻击性的部落同盟,最大的部落包含Bucinobantes人、赫姆度里人、塞姆诺内斯人(Semnones)。

就如同法兰克人,使罗马人无法越过莱茵河与下日耳曼行省,后来的阿勒曼尼人也扮演同样的角色,经常侵扰罗马的上日耳曼行省。

而在更早的时候,更确切地来说,是罗马帝国早期,当时的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曾在他的《日耳曼尼亚志》中提到在日耳曼部落中有一支赫姆度里人(Hermunduri),他们大抵居住在今天德国图林根州境内,后来迁居到了士瓦本(今德国西南部及瑞士一部,法国阿尔萨斯一部)一带。

从栖息地分析,很多人认为这支赫姆度里人便是阿勒曼尼人的前身。

另外一支称为塞姆诺内斯人(Semnones)也向南迁移,形成阿勒曼尼人部落联盟的主力继续南下。

【搬运者注:这支塞姆诺内斯人在奥古斯都DLC里作为一个派系粗线过,占据原版里苏维汇的那块地盘。】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3世纪到6世纪罗马与阿勒曼尼人战争分布图)

在阿勒曼尼人的历史中,最为后世所知的是其与罗马帝国当局的冲突。虽然在卡拉卡拉皇帝统治的时代罗马已经知道了阿勒曼尼人的存在并与其展开了冲突,不过全面的战争状态还是从“三世纪危机”时代开始。

在公元3世纪中叶左右,阿勒曼尼人开始大规模地袭扰罗马帝国的边境,从此罗马方面便与阿勒曼尼人持续交战。

入侵高卢

双方的战争至早持续到公元378年。前期的战场主要在意大利北部,后期则转向高卢地区。

公元259年,阿勒曼尼人大举进入罗马帝国国境,突破日耳曼长城(上日耳曼防线与雷蒂亚防线),并长驱入意大利境内,深入到波河流域并直指罗马。

但在米兰城下被罗马名将加里恩努斯(皇帝瓦勒良之子)重挫,死者逾30万人。使其10年不敢南越阿尔卑斯山。

大约公元260年,阿勒曼尼人占领阿格里戴克美特(Agri Decumates) “十营房”地区。并在此落脚。

这是卡拉卡拉时期之后罗马与阿勒曼尼人的第一次接触。此后,大规模的战争愈演愈烈。而仅仅在米兰会战的9年后,也就是公元268年,阿勒曼尼人再度大举入侵高卢及北意大利。

而罗马方面,皇帝加里恩努斯(其于260年继位)在同一年在米兰遇刺身亡。

268年,阿勒曼尼人以10万之众,号称32万,再度入侵意大利,继任的克劳狄二世率35000人军队迎战,在意大利的贝那库斯湖(今意大利加尔达湖)畔再度击败阿勒曼尼人,斩首5万。

终于将阿勒曼尼人从波河流域驱逐出去。可这并没能从根本上化解后者对意大利的威胁。

随后,公元271年时,阿勒曼尼人对意大利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入侵。

这时的罗马皇帝是以善战著称的奥勒良。

奥勒良在位期间对阿勒曼尼人的抵制还是颇具成效的:在公元271年一年内,奥勒良在意大利北部与阿勒曼尼人连战三场,虽然在普拉森提亚受挫,但阿勒曼尼人随后在法诺遭到重创,最后在帕维亚一带被全歼。

接着,在公元298年,战端再开:当年,阿勒曼尼人以步骑13万越过莱茵河,围攻林格勒(Lingones)城,罗马将领君士坦提乌斯(君士坦丁大帝之父)罗马援军大举赶至,双方激战一日,阿勒曼尼人被迫撤军,随后南下进入阿尔卑斯山区,遭罗马方面再度击败。

自从双方于公元298年在高卢境内再爆发此两次战役之后,一连58年双方几乎相安无事。

但随后,公元356、357年阿勒曼尼人又再度大举入侵。这次的战场仍然在高卢境内。

罗马皇帝尤利安率众北上抗击,在两年内与阿勒曼尼人发生两次战役,先败后胜,357年,阿勒曼尼人挟胜威继续袭扰高卢地区,罗马皇帝尤利安整军出击,随即阿勒曼尼人在阿根图拉屯(Argentoratum,今法国斯特拉斯堡)一带遭到全歼。国王芝诺多马琉斯也被俘。阿勒曼尼残部退回莱茵兰。

然而,不过10年时间,在公元366年时,阿勒曼尼人跨过冰封的莱茵河第3次侵入了高卢境内,这时的罗马皇帝是帝国末期以武功见长的皇帝之一瓦伦提尼安一世。

他得到情报之后,集结大军在索里辛纽姆(Solicinium,今德国境内)一带与阿勒曼尼人展开了激战。这一战双方伤亡都极为惨重,然而罗马方面最终获得了胜利。这一战再度将阿勒曼尼人的势力逐出了莱茵河西岸。

再然后,公元378年,阿勒曼尼人中的一支兰提恩斯人(Lentienses)由国王普阿琉斯率领第4次入侵高卢侵入,这一次,统治罗马西部的皇帝格拉提安与法兰克联军在阿根托瓦里亚(Argentovaria,今法国科尔马附近)一带完胜了兰提恩斯人,斩首逾3万级,国王普阿琉斯也战死。

从此之后,阿勒曼尼人又有此后一连近30年都无力进攻高卢袭扰罗马边境。

阿勒曼尼亚王国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罗马和阿勒曼尼人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大约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多世纪左右。在双方的交战记录中,基本还是罗马获胜的次数更多。

但自从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以后,情况便立刻转变了。

罗马也因为阿勒曼尼人不断地入侵行动而疲于奔命,并且也无法放心地把西部边疆的军队调动去防御东方的威胁。

其实上,无论阿勒曼尼人,或是波斯人,再或者是哥特人,单个的力量还是罗马所能抗衡的。然而,这几者接连,甚至是同时地挑战着帝国的军事防御体系,就令罗马帝国往往顾此失彼。

406年,阿勒曼尼人第5次侵入高卢,取得了今日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并从此居住于此。从此之后便有了阿勒曼尼亚的区域概念。

这一次他们并没有遭到罗马或其他势力的驱逐,他们成功夺取了高卢东南部的一大块地区——大致就是今天法国阿尔萨斯一带,以及瑞士高原大部——并从此居住下来。从此开始,形成了一个「阿勒曼尼亚王国」

随后,在这一段时间内,阿勒曼尼人仍然慢慢地向四周辐射扩散其势力。而外部的势力也和其保持着接触。

在公元451年阿提拉入侵高卢的战争中,就有阿勒曼尼人的军队出现在匈人的部队当中。沙隆战役之后不利。阿勒曼尼人撤退回原籍。

不过,阿勒曼尼人的完全独立只持续了一个世纪,就被新兴的日耳曼人大国法兰克王国所打破。

阿勒曼尼亚公国

从公元484年克洛维即位后,便开始了旨在统一高卢地区的战争。

他先是在公元486年消灭了挂着罗马名号的塞雅吉乌斯的王国。随后在基本上支配了高卢北部地区后,便开始对阿勒曼尼人展开进攻。于是在公元496年,双方于托比亚克一带展开决定性的一役。

这场战斗极为惨烈,法兰克军的损失总体多于阿勒曼尼人,但仍然获得了胜利。公元5世纪末,扩张到阿尔萨斯(Alsace)和瑞士北部,在这些地区使用德语。

公元496年,阿勒曼尼人被克洛维(Clovis)征服,双方战于托比亚克(Tolbiac,今德国曲尔皮希一带)。阿勒曼尼人一败涂地,国王吉布尔德战死,阿勒曼尼人同时为法兰克王国所征服。

从此之后,阿勒曼尼人成为法兰克王国的附庸。阿勒曼尼人仍然保持其王国形态,但受到法兰克王国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是作为法兰克人附庸的阿勒曼尼亚公国。

法语与西班牙语中「德国」一词(Allemagne;Alemania)即衍生于这一支人的名称。今天的法语中,将德国称为阿勒芒(Allemagne),就是承袭过去的旧称而来。

法兰克王国对于阿勒曼尼人的统治方式是在由阿勒曼尼人和法兰克人形成一个松散的臣属关系,由一位法兰克的王公来担任统治之职。500年左右,阿勒曼尼人势力扩展到阿尔卑斯山北麓。

554年,法兰克与东罗马帝国发生战争,东罗马派遣亚美尼亚籍将军纳尔西斯率军讨伐意大利的东哥特人。

法兰克人与阿勒曼尼人组织联盟军支援东哥特人。双方战于沃图努斯(Volturnus,今意大利沃尔图诺河畔),法兰克—阿勒曼尼联军大败。

坎斯塔特大屠杀

8世纪时,阿勒曼尼人南迁至阿尔卑斯山谷地区,重新形成一股势力。

公元746年,阿勒曼尼亚爆发起义。为消除隐患,法兰克王国王公卡洛曼制造「坎斯塔特大屠杀」(Blood court at Cannstatt 今德国斯图加特),于坎斯塔特一带设伏杀死所有赴会的阿勒曼尼贵族。

阿勒曼尼王公的实力从此一蹶不振,法兰克人完全掌握了阿勒曼尼亚的控制权。这被认为是阿勒曼尼亚时代结束的标志。

而在公元843年的《凡尔登条约》中,这个公国被保留下来,同时编成为了西法兰克王国的一个省。这个阿勒曼尼亚公国经过400多年光阴实际一直延续到了公元1268年。

苏维汇人 (Suebians)

【搬运者注:Suebians,Suebi亦可译为苏维比人,苏维汇人是按照西班牙语的发音音译的,因为这支日耳曼人部落最后定居在西班牙境内。】

【搬运者注2:Suebi族名的语源可能是来自原始日耳曼语*swē- 意为“自己人”,瑞典人Swedes的族名也可能来源于此。】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公元259年左右,曾经非常强大的苏维汇部落(suebi ) ,住在现在德国西南部的苏维汇人历经与罗马、东哥特人之间的不断战火,一个新的阿勒曼尼部落联盟将苏维汇人的「十营房」地区(Agri Decumates)占领。

苏维汇人在公元406年的12月31日决定搬家。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迁移的背后原因,除了阿拉曼尼人的因素外,还有匈人在4世纪的向西推进。

匈人威胁将铲除该地区现有的人民。 不过这一匈人威胁理论,因为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在学术界有争议。

无论是否因为匈人的原因,苏维汇人随着汪达尔人和阿兰人越过莱茵河,因为此时,意大利正被西哥特人侵略,西罗马帝国内乱篡位者源源不断,这使得他们进入高卢的阻力变小。

公元409年,一部分苏维汇人在国王赫尔梅里克率领下翻越比利牛斯山侵入伊比利亚半岛 ,在半岛西北角现在的葡萄牙建立了苏维汇王国 (Gallaecia加拉西亚王国)。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同时为了应付入侵的罗马西班牙行省的汪达尔人 、阿兰人和苏维汇人, 霍诺留皇帝邀请了西哥特人去帮助收复领土的控制权。

反正西罗马对高卢西部与西班牙已经无力统治, 干脆让蛮族们互斗.....

苏维汇人先是466年信奉了阿里乌斯派 ,后来又在560年改宗天主教 。

西哥特人几乎控制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迅速粉碎了阿兰人王国 ,并迫使汪达尔人进入北非 。

但是西哥特人在高卢却被法兰克人痛击,失去高卢的地盘.......退守西班牙,也开始专心治理西班牙。

除西北的苏维汇王国和巴斯克和坎塔布里亚(Cantabrians) 地区外, 公元500年,西哥特王国建都在图卢兹,控制西高卢、南高卢阿基坦和大部份西班牙土地。

仍然信奉阿里乌派的西哥特人与的改宗天主教的苏维汇人关系恶化,屡次发生冲突。

西哥特国王奥维吉尔德(Liuvigild 569 - 586), 他是一个有效率的军事领导人,公元583年信天主教的太子赫尔曼尼吉尔多(Hermenegild)叛乱失败逃亡。

计划支持赫尔曼尼吉尔多的苏维汇王米罗率军支援,双方交战于塞维利亚遭到击败,被迫要承认奥维吉尔德是「朋友和保护者」。

几个月以后,米罗病死,由爱伯力卡(Eboric)继位。

奸臣爱得卡(Andeca) 娶了米罗的皇后,废黜了末代国王爱伯力卡篡位 ,引起奥维吉尔德以「朋友和保护者」的名义出兵苏维汇王国。

终于公元585年灭亡苏维汇王国,西哥特人几乎统一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苏维汇人被融入河蟹了……

伦巴德人 Langobards

【搬运者注:Langobards族名之意可能为“长胡须”,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来自Langbarðr ,奥丁的另一个名字。不过个人认为两种理论可以结合起来,……23333333】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伦巴德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今日瑞典南部),可能是苏维汇人的一支。

当时在公元98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早已在其作《日耳曼尼亚志》中有了对那时居住在今日德国易北河下游伦巴德人的记载。

他们的主要部分似乎过着一种定居的畜牧生活,他们的家乡在日耳曼西北部,虽然不时同罗马人和邻近的部落作战。

4世纪时,可能由于收成不好,他们开始大规模的向南迁徙。

在公元5世纪结束时,伦巴德人已经搬进了现代奥地利北部的多瑙河畔居住,在那里他们制服了赫卢利人(Heruls), 赫卢利人加入了伦巴德,其中一些向格皮德人寻求庇护。

6世纪初,他们到达潘诺尼亚(Pannonia),今日的匈牙利西部和捷克。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546年,奥杜安(Audoin)创立一个伦巴德新王朝。

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一世此时为要求伦巴德人出兵帮助其大将纳尔塞斯在意大利的哥特战争 。签订条约给了伦巴德王奥杜安(Audoin)有权力进入潘诺尼亚北部。

伦巴德人与格皮德人成为邻居,在2族分隔距离的还很远的时代,伦巴德人与格皮德人王室还有通婚,关系良好。

查士丁尼一世一方面要求伦巴德人与格皮德人一起打击意大利的东哥特人,他暗地里又鼓励伦巴德人征战格皮德人 。

在查士丁尼一世的设计下,格皮德人和伦巴德人日益交恶。

公元552年,伦巴德王奥杜安(Audoin)格皮德王图里辛德(Thurisind)在潘诺尼亚爆发「阿斯费尔德之战」(Battle of Asfeld)。

他们的军队在多瑙河要塞西锡尔米乌姆西方的阿斯费尔德决战.....这场战争十分血腥,有60000战士战死。

伦巴德王子阿尔博因(Alboin)还杀死了格皮德王储图里斯蒙德(Turismod )。

暗中搞鬼的查士丁尼一世想保持在该地区的平衡,又出面当好人调解,两国后来和解,格皮德王图里辛德(Thurisind)将自己的孙女罗莎蒙德 (Rosamund )嫁给了阿尔博因。

罗莎蒙德 是图里斯蒙德的弟弟坎尼蒙德(Cunimund )的女儿。

一说罗莎蒙德是在格皮德亡国时被掳,刚好阿尔博因第一任妻子老婆死了,为安抚格皮德降民所以娶了罗莎蒙德。

图里辛德与奥杜安都在公元560年驾崩,坎尼蒙德与阿尔博因这对岳父女婿各登位为国王。

但这俩岳父女婿各怀鬼胎........

公元565年,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一世驾崩,坎尼蒙德 寻求新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二世( Justin II)帮助。

坎尼蒙德承诺将潘诺尼亚的多瑙河要塞都城西锡尔米乌姆(Sirmium)城让给东罗马帝国作为军事结盟的回报。

查士丁二世 接受,因此格皮德人有了优势。

公元566年,阿尔博因则去找在来自亚洲的强大游牧民族阿瓦尔人(Eurasian Avars)的帮助。

而东罗马帝国得到西锡尔米乌姆城后,却突然宣布「保持中立」.......

阿尔博因在阿瓦尔人帮助下在蒂米甚河(Timiș River)与多瑙河交接地带打败了格皮德人,杀害了当时的格皮德人岳父坎尼蒙德。

坎尼蒙德被斩首,头骨被制成骷髅杯。

阿尔博因在胜利宴会强迫罗莎蒙德「欢乐的」用死去的父亲的骷髅杯喝酒畅饮。

充满怨恨的罗莎蒙德开始谋杀亲夫的计划.......

尽管阿尔博因消灭格皮德王国,但是阿尔博因未能大幅度提高他的力量,更面临着来自阿瓦尔人这一个更强大的威胁。

因此公元569年至572年间,阿尔博因联合其他日耳曼族群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决定征服了残破的意大利北部,迅速占领波河流域,建立起伦巴德王国,阿尔博因在完成他的功业之后不久....

东罗马帝国与法兰克人结盟,仅保住拉文纳与罗马少数意大利领地。

东罗马帝国意大利总督龙吉努斯暗中鼓动罗莎蒙德计划谋杀阿尔博因。

公元569年末,他们已经征服波河以北除帕维亚而外的所有主要城市,并占领了意大利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不久以后,阿尔博因(Alboin)被妻子罗莎蒙德与情夫谋杀,由克莱夫(Cleph)继位,统治18个月。

克莱夫死后,伦巴德人没有选出继任者,由各公爵在特定的城邦领土内行使权力。

584年,伦巴德人拥立克莱夫之子奥塔里(Authari)为国王。

590年,奥塔里死后,由杜林公爵阿吉卢尔夫(Agilulf)继任。

传至洛塔列(636年——652年在位)主持编纂了伦巴德王国第一部成文法——《伦巴底法典》(又名《洛塔列法典》)。

阿提拉全面战争初始全派系介绍

公元700年,一个新的王朝取得了王位。这个王朝的第二代国王利乌特普兰德(Liudprand,712~744年在位)大概是伦巴德最伟大的国王,他修明内政,然后逐渐占领仍然处于拜占庭统治下的意大利地区。

他还帮助法兰克人击退摩尔人与斯拉夫人的入侵。

由于伦巴德国王艾斯图尔夫(Aistulf,749~756年在位)和狄西德里乌斯(Desiderius,756~774年在位)入侵教宗的辖区,教廷向法兰克王国求援。

当伦巴德国王入侵罗马教宗的辖区时,教宗史蒂芬二世向法兰克国王丕平三世求援,756年丕平出兵打败伦巴德人,把夺回的领土献给教宗,成立了「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公元773年法兰克人围困了伦巴德首都帕维亚,查理大帝俘获伦巴德国王狄西德里乌斯,兼为法兰克和伦巴德的国王(United Principality of Benevento),立阿雷契斯二世(Arechis II of Benevento)为傀儡,伦巴德人对意大利的统治自此结束。

k73更懂你:阿提拉全面战争

我要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1)>>

  • k73玩家2016-03-05 13:06:26评论 (4) (1) 回复

    我们的网页不是网页,那是活动的人。
阿提拉全面战争

阿提拉全面战争

游戏平台:PC

游戏类型:策略

发售日期:2015-2-17 全部版本发售日
PC中文版:2015-2-17
PC美版:2015-2-17

游戏版本:美版中文版

游戏标签:游戏推荐好玩的游戏联机游戏游戏排行榜

85

总分 玩家评分:43 k73评分:42
画面:9
剧情:8
系统:9
音乐:9
耐玩:8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服务 | 软件提交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08-2020 破解游戏排行榜 版权所有 鄂ICP备17000873号

k73所有游戏及软件下载资源均来源自互联网,并由网友上传分享。如有侵权,请来电来函告之。

k73手游